N

新闻中心

EWS CENTER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媒体聚焦

宁夏日报评论:中色东方我们为你喝彩
来源: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2010-09-01 00:00:00               A+  A  A-         打印

 

      是什么,让一个地处西北内陆的企业为中国钽工业走向世界持续书写着骄傲?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报国情怀内化出的企业文化精神。
      每一个历经风雨、最终为中国赢得骄傲、并持续着一份骄傲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它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由老一辈创业者注入了灵魂,无论时光荏苒,人员更迭,这种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新中国的首都来到大西北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在设备极其简陋、一个零部件需要到外地几个地方加工冶炼的条件下,他们将生命置之度外,一切听从命令,服从指挥,不讲任何条件,不惜一切代价,一次次出色完成了急难险重任务,为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特别是航空航天事业立下功勋。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腔爱国、报国情怀。
      上世纪90年代,面对中国钽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至少20年的差距,面对西方人的技术封锁和不屑一顾,他们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地试验、讨论、苦思冥想,吃方便面、住车马店,坚韧地叩开向中国紧闭的大门,最终把凝聚着中国人智慧的钽粉钽丝打入国际市场,书写并捍卫着中国钽工业发展的骄傲。
      这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志向和傲骨。
      站在21世纪新的起点上,特定的国情,特定的需要,决定着中国必须选择“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之路。一代代企业的决策者们为大家创造着 “让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平台,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如种子遇到合适土壤,矢志不渝,十年、二十年为一项发明创造奉献青春。如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的产品被研制开发出来,一些技术产品攀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甚至国际某一领域的山头,正打破技术强国的市场垄断,彰显中国魅力。
      这是一个高科技创新团队的力量和未来。
      走进中色东方,与平和、严谨、率真、时时透出一股子执著的专家、技术人员交谈,那种超越世俗的价值观,那种包含了责任、坚守、奉献等高贵品质的精神,由当年的艰苦创业承袭而来,成为一种以拼搏超越、坚韧不拔为主要时代特征的创新精神,这些,成为企业文化的内核。
      无论在开发研制的产品里,还是在生产的一代代产品里,无论是科技人员,还是技术工人,创新的理念贯穿于中色东方科研生产环节的始终。
      曾经落后世界先进技术20年的钽丝、钽粉,经过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季麟为代表的一代科技工作者的8年追赶,历经坎坷先后4次技术革新,新世纪之交跻身世界三强行列。但是,“市场份额不到15%”的差距让中色东方人一刻也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
      他们一方面研制满足客户各种需求的产品,一方面致力于解决客户经常反映的“质量不稳定、批次产品时好时坏”的难题。经过10年特别是近5年的技术突破,一套完全靠企业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面世,简单的人工操作由全自动化控制取代,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得到保证,中色东方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目前,钽粉的研究水平与日本一家企业并列第一,市场份额稳定达到30%,占世界第二,钽丝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0%,综合质量水平和市场占有量均居世界第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三分天下。
      20年来,如果说中色东方对钽粉、钽丝的驾驭能力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不但凝聚着科技工作者在产品研发上的创新,还包含着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的不断创新精神。国内其他一些企业说,挖上中色东方几个人就能迅速提升水平。其实不然。因为这是一个团队长期积淀的果实。
      在中色东方,许许多多用市场经济的法则解释不通的事情,在这里平平常常地发生。走过近半个世纪历程的中色东方济济了一批钽铌铍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一流专家,国内外同行常常把目光盯在他们身上。早在10年前,一家企业以年薪几百万元的优厚待遇想挖走35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施文锋,当时,施文锋的月薪大概只有2000元左右,但是他最终留了下来。在经济大潮汹涌的过往岁月里,被挖的专家、技术人员也不少,但绝大多数人都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钽粉专家程越伟说:“既然我选择了钽粉这个行业,只有在中色东方,才能体现我的价值。”
这就是中色东方的创新团队。他们用聪明才智筑起了中国钽工业的骄傲,企业的荣誉成为他们自己的荣誉,他们的人生理想已经与企业的光荣与梦想融为一体。
      让我们向这样植根于宁夏大地的创新团队表达心中的敬意,让我们为中华儿女的脊梁——中色东方喝彩。
 

 

【浏览次】 关闭

上一篇:宁夏日报:贺兰山下的中国骄傲
下一篇:《中国工业报》:护航“天宫” 有色高端材料显神通